中国北斗再添双星,国科环宇力助北斗赶超美国GPS
发布日期: 2018-01-18 20:25

       作为“国之重器”,北斗系统的每一次进步不仅牵动着中国人的心,也让卫星导航领域的老大——GPS倍感压力。2018年是我国第二代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关键之年,1月12日7时1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由国科环宇承研的双星5台设备在轨开机运行正常,力助中国北斗赶超GPS!

北斗三号第二组双星成功发射!总数已达27颗

       这是北斗工程在2018年首次发射,也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第2次发射,是该系统的第3颗和第4颗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26颗和第27颗北斗卫星。此前在2017年11月5日,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工程首发双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

我国成功发射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

       据悉,北斗三号工程基本系统的18颗MEO卫星将全部由长三乙/远征一号火箭承担发射任务,今年将有8次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将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次发射的北斗三号MEO-02组卫星是其中第一批中轨卫星,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承研。

        到2020年,北斗工程将发射30多颗卫星,向全球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制和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进入发展新阶段:系统性能、卫星寿命、服务精度大为提升,提供服务的地区范围更广,进一步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角色靠近。

        北斗卫星2000年首次发射,单年最高量为2016年的6颗卫星,而2018年18颗卫星将创纪录。

北斗卫星寿命延长3倍 国科环宇功不可没

       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表示,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大量采用中科院的创新技术,充分发挥了中科院多学科优势服务国家北斗导航组网任务。在系统层面,卫星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分系统概念,提出了“功能链”的设计理念,简化环节,提高功能密度,降低体积、重量和成本,使小卫星实现了大卫星的功能;在载荷方面,科学院各大院所为卫星的技术创新助力,如采用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研制的高精度星载氢原子钟为主钟,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可以实现“无缝切换”等。

       此前研制发射的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为此次发射奠定了技术与人才基础,星间链路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在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上得到验证。与之前的两颗卫星相比,此次发射的卫星寿命将从3年左右延长至10年以上,信号质量也有大幅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科环宇北斗导航团队再立新功

       此次卫星成功发射,也是2018年国科环宇航天事业的开门红。国科环宇北斗导航团队在此次任务中承研双星5台设备,兢兢业业,砥砺奋战,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多台设备上均大量采用了国产化、安全、自主、可控的龙芯抗辐照处理器,同时采用了大量的国产存储器、1553B协议芯片等,在关键设备关键部位主要元器件、原材料国产化上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同时为后续全面自主可控、全面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斗三号:中国精度新跨越 性能超GPS

       北斗系统是最新建立的全球卫星系统,各方面性能都要比美国GPS以及俄罗斯洛纳斯微信导航系统高很多,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进行厘米级定位的卫星定位系统,其它的全球定位系统基本还处于以米为单位的精度范围。

1994年,中国正式开始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研制,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精度可达厘米级,远超GPS

       目前,“北斗二号”已连续稳定运行五年,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到6米。通过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全国“一张网”,可以提供实时厘米级高精度服务。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卫星采用新一代原子钟,定位精度将达到2.5米至5米水平,配合地基增强系统,定位精度将进一度提升。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采取了星间、星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不仅让“太空兄弟”间信息相通,还能让它们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减轻地面管理维护压力,成为北斗三号系统的一大特色。

        北斗芯片销量超5000万 国产卫星导航广泛应用

        2017年12月27日,国新办就北斗系统开通五周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介绍,我国国产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由0.35微米提升到28纳米,最低单片价格仅6元人民币,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根据官方消息显示,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此外,北斗芯片的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和90%。今后的智能终端设备预计都能使用北斗定位服务,国产的导航系统崛起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

       目前国内从业企业超过1.4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名,国内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预计2017年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北斗的贡献率可达80%。

       虽然北斗卫星现在还没有彻底普及开来,但是在一些区域已经开始先行试用。 目前,北京有33500辆出租车、21000辆公交车安装北斗,实现北斗定位全覆盖;1500辆物流货车及19000名配送员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实现实时调度。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北斗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正在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模式。如今,北斗已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公安出警时间缩短近20%,突发重大灾情上报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灾后应急救援响应效率提升2倍。

       5年来,北斗应用产业快速发展,国内从业企业超过14000家。2012年以来,国内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5%;2016年突破2118亿元,北斗贡献率超过70%;预计2017年超过2500亿元,北斗贡献率可达80%。乐观估计,2020年能达到4000亿元。

北斗集团首发民用新品 今后出门就用北斗地图!

       1月8日下午,北斗物联全球发布会暨物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举行,北斗科技集团发布了基于北斗/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北斗地图,这是北斗科技集团成立以来首次发布民用领域新产品。

       北斗地图今年将在重庆试运行,进而推广到全国。北斗地图具有直观便利的道路指引、清晰明确的语音提示,新增了主辅路、环岛、高速明确的道路标牌及实际道路提示,让用户对路线情况一目了然,在复杂路况下也可从容应对。北斗地图还可以根据实际路况给出智能化的路线优化建议,提高出行效率。

北斗地图重庆试运行,5-1将正式发布

       “传统的导航地图APP会提醒你前方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运用GPS定位只能精确到10米,而北斗地图能够实现车道级的精确定位。”北斗七星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段小伟介绍,即使是在室内也能实现定位和位置服务,解决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什么是车道级定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介绍说:“比如堵车的时候,北斗系统的位置服务精准到1米以内,就能够准确识别前面路段是哪一个车道发生了事故,然后导航系统会提前通知驾驶员变换车道,最快地通过拥堵路段。在有交叉道路的路口,车辆选择哪条车道最科学、对交叉车辆的影响最小,北斗系统也可以预判。

       如此精确的定位怎么实现?段小伟说:“我们会先打造一个地基增强系统,配合这个系统就会实现精准定位。这个系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终端产品--模块、手机、APP,另外一部分是配合地基增强基站来使用。”

       “重庆号称‘8D城市’,完成这项工作很有挑战,如果在重庆可以做,那么在其他地方要使用北斗地图导航,就容易多了。”北斗七星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楠说。按照计划,今年5月起,市民便可在手机上下载北斗地图APP。

       据悉,该地图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发布,作为一款基于北斗卫星精准导航服务的基础位置服务工具,导航的定位可精准到1米范围以内。

出门用北斗,将成为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新的习惯!

       北斗导航不仅关系到民生,更是关乎国防安全问题;军用北斗随着中国导弹、无人机等的卓越表现,早已威名远播,但民用领域相比GPS,还是个小兄弟。北斗系统目前已经可以满足民用方面的需要,不远的将来,出门用北斗,将成为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新的习惯!

        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国科环宇一直在努力。

返回列表